隨著信息化技術與環境治理業務結合日益緊密,綜合運用大數據、物聯網、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構建智慧型的環境治理模式成為迫切需求。
據悉,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正努力打造成智慧環保示范城區,由深圳中興網信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技術提供單位的“智慧龍華”一期環水綜合管理平臺(以下簡稱“龍華環水綜合管理平臺”)已初見成效。
突破局限,實現物聯感知一張圖
據了解,龍華環水綜合管理平臺是全市首個采用NB-Iot物聯網技術進行數據傳輸的區級環境綜合監管平臺,那么,它在物聯網平臺建設上如何實現全區統一?
龍華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副局長康柳告訴記者,龍華區在建設物聯網感知平臺前期就做了大量的論證與調研,在多方討論與研究下,最終才確定構建全區統一的物聯網平臺。這一平臺兼容三大運營商網絡和七大類標準協議,對私有協議也可定制兼容。全區各部門、各類感知終端采集數據,從該平臺匯入“智慧龍華”大數據平臺后再分流至各應用系統。
截至目前,“智慧龍華”物聯網平臺已全面上線十大類、超23萬個前端感知設備,將空氣、水、消防、路燈、邊坡、危化品企業、污染源企業等納入統一監測,全天候、全方位掌握全區運行體征指標,實現物聯感知一張圖。
綜合管理,統一監管環境全要素
“通過環境質量一張圖,我們能夠及時掌握環境質量和污染源排放情況的實時動態,通過報警響應和處置來精準開展執法管理。”深圳市生態環境局龍華管理局副局長黃毅說。
記者隨后打開龍華環水綜合管理平臺,映入眼簾的是隸屬龍華區的6個街道,頁面詳細呈現了6個街道的環境管理情況,包括空氣質量、水環境質量、重點污染企業分布等信息,通過一張圖完成龍華區水、氣、聲三大環境要素的整體環境質量展示、查詢、統計和分析。
在閉環管理方面,中興網信行業應用事業部總經理張濤介紹,這一平臺主要是對實時監測數據進行自動判別,通過平臺指派問題、處理問題,形成整個環境問題處理的閉環,建立了一套高效的環境問題處理模式。
據了解,在這一項目中期專家評審時,專家隨機開展了一次污染源數據異常的測試,把某企業在線監測探頭放置于濃度稍高的污水里,隨后在線監測設備告警,顯示pH值超標,這條告警信息第一時間以短信和APP方式推送到環保部門相關責任人手機上,約十分鐘后,執法人員就趕到現場。執法人員表示,到場后他們將對產污、收集、治污和監測設備本身運行情況幾個環節進行調查,并將處理情況及時上傳、記錄到系統中。對于現場的處置情況,后臺也設置了基本審核程序,只要處置情況形式完整、邏輯合理,就會獲得審核通過,完成一條任務的歸檔。
上線使用,搭建生態環境監測網
目前,龍華環水綜合管理平臺已上線使用,在空氣監測以及水環境監測方面已各自形成一張全方位、全覆蓋的監測網,及時掌握全區水、氣質量情況。
同時,在污染源監測數據新建及接入方面,新建38個空氣微子站、兩個VOCs和3個TVOC監測站點,以及3個河流斷面水質監測站和1個水庫浮標站,同時接入移動揚塵監測車、混凝土揚塵站TSP監測設備、重點油煙排放企業、全區重點工業污染源等一批前端感知設備的數據,形成了從點到面的監管框架。
此外,這一項目另外一項重要的工作,是搭建全區智慧生態管理平臺,除了前端感知設備的建設和數據接入等綜合監測模塊內容,這一平臺還具備綜合管理功能,包括企業檔案管理、應急管理以及公眾參與管理。
下一步,為完善水污染防治、流域環境綜合治理以及排污者責任方面的內容,龍華區將繼續對水質量監測(升級)、水污染管道溯源、河湖管理系統等內容展開研究和建設,進一步推進龍華區生態文明建設,打造綠色生態的宜居城區。
來源:中國環境報